新聞中心
新形勢下森林保護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措施
在近年來,人們的環保意識在不斷提升,針對日益嚴重的生態環境破壞問題,我國不斷加大重視程度,并提出可持續發展的相關戰略來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其中,森林資源在改善生態環境,優化經濟結構上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可凈化空氣、調節氣候、減輕溫室效應,更能降低自然災害的發生幾率,有著極為重要的生態效益。新形勢下對森林的保護就是對林業資源的有效保護,森林保護工作的開展迫在眉睫。
一、新形勢下開展森林保護的積極作用
(一)改善生態環境
當下,隨著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大量工業廢氣廢水被排放到空氣和河流中,給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壓力。而森林資源可釋放大量氧氣,吸收二氧化碳,凈化空氣;更能減輕溫室效應,降低地面溫度,增加空氣濕度,對調節氣侯有著積極的作用。隨著經濟不斷發展,在提升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同時也給環境造成巨大的壓力,對于森林資源來說,由于其具有重要的經濟效益,導致森林資源不斷遭到破壞,亂砍濫伐現象十分嚴重,植被覆蓋率不斷降低,導致各種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如泥石流、沙塵暴、山體滑坡等,造成了極大的危害。而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可更好的防風固沙,涵養水源,極大地降低自然災害發生幾率。
(二)優化經濟結構
森林資源不僅具有極高的生態效益,其出產的木材以及相關林產品更能優化當地產業結構,提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更可依托森林資源開展各類生態旅游項目,提升森林經濟效益。森林中一般還有較多的動物和植物,加大對森林的保護力度還可為這些珍貴動植物資源提供棲息地和繁殖地,促使當地更好地開展旅游業,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
二、新形勢下森林保護中存在的問題
(一)重視程度不足
森林保護工作涉及環節和流程較多,對工作人員的轉業水平和道德素養要求較高,只有專業水平過硬且道德素養過關的工作人員才能真正提升森林保護水平。但在部分地區,由于受到經濟發展等因素制約,在開展森林保護中由于重視程度不足,導致資金投人力度不足,工作人員薪酬福利待遇不高,且通常森林保護工作需長時間在野外開展,工作環境較為惡劣,且工作內容較為繁重,很難吸引專業人員留在當地開展工作,這就導致森林保護工作只能由當地非專業人員進行,這些非專業人員在專業知識以及道德素養上均存在一定不足之處,森林保護效率不高。對待已有的人員,相關培訓力度不足,相關補貼也并不完善,導致工作人員工作積極性不強,不利于當地森林保護水平的提升。
部分地區在森林資源的開發利用之中,不注重開發的同時進行保護,出現隨意改伐現象;在保護工作中,政策制定隨意,沒有做到切合實際情況,結合國家政策,影響了森林的可持續化發展。
(二)防火力度不足
火災可直接導致生態環境被破壞,極大地降低森林的經濟效益。且森林面積一般比較大,一旦出現火災,可迅速造成大面積蔓延,加大滅火難度,影響森林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需在日常做好相關防火工作。但在部分地區,在開展森林防火中力度不足,相關單位負責人不注重森林防火的重要性,防火意識薄弱,防火教育和消防演習沒有真正落實,安全責任機制并沒有完全落實,導致防火工作內容不明確,人員之間也缺乏溝通,阻礙了防火工作的進行。部分地區基礎防火設施不齊全,對設備的維護工作不到位,直接影響了防火工作的開展。并且由于人們經常進入到森林中開展各類活動,如焚燒秸稈、清明祭祖等,隨身攜帶的火源種類較多,一旦人們的防火意識不強,在開展活動時不注意安全用火。再加上風勢的助推,很容易使得火災快速蔓延,給森林帶來極大的損失。
(三)病蟲害防治手段較為落伍
病蟲害可導致森林大面積減產,我國部分地區受經濟等因素制約,在防治病蟲害上有很大的局限性,缺乏對病蟲害的提前預測,導致極大的經濟損失。并且傳統防治病蟲害以化學手段為主,用大量投放農藥的方式來防治森林病蟲害。農藥雖然對病蟲害的防治起到一定的效果,但部分地區在投放農藥時不注重科學合理投放,導致單一化學農藥長期被應用到防治中,提升了害蟲的抗藥性,降低了殺蟲效果;更使得害蟲的天敵也受到損害,降低了生物的多樣性,打破了森林中的生態平衡,給病蟲害的防治增加了難度。
(四)森林布局結構不合理
在森林中,合理的布局應以幼齡林和成熟林為主,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證森林長遠發展。然而我國現在大部分地區的森林以中齡林和過成熟齡林為主,幼齡林面積逐漸減少,且布局分散;很多林區中天然林為主,缺乏人工林和防護林,導致森林資源沒有得到更好地利用。我國地形地勢多種多樣,很多地區林區面積極大,但在管理上沒有得到重視,隨意砍伐現象頻繁出現;2008年,我國提出集體林權改革,將林業資源落實到個人,雖對增加林農收入有促進作用,然而,也導致了林地管理分散,無法形成產業化經營,更加大了森林保護行動和防火工作的難度。
三、新形勢下森林保護的相關措施
(一)提升重視程度
為更好地提升森林保護水平,相關部門需提升重視程度,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提升薪酬福利待遇,改善工作環境,完善各類補貼制度,拓寬招聘門檻,吸引專業人才的加入,來提升工作人員的森林保護水平。對待已有的森林保護人員,需重視培訓的積極作用,加大培訓力度,在培訓中需加入森林保護相關專業知識,更要加入有關于森林保護相關實際操作能力的培訓,提升森林保護人員的專業水平和實際動手操作水平,促使其更好地開展保護工作,提升森林保護質量,zui大限度地發揮森林的積極作用。
在保護森林資源中,需認識到森林資源的積極意義,建立健全相關管理制度,在法律的層面上加強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力度,將其納入法律法規之中,加大對亂砍濫伐和盜獵的打擊力度和懲治力度,提升管理水平。更要真正落實責任制,劃分出自然保護區,將管理和保護職責落實到個人,并加大科學管理力度。完善各種獎懲制度和激勵制度、補償制度等,確保森林保護工作的高效開展,來更好地促進我國生態環境建設。
(二)加大防火力度
防范火源是森林防火管理中的重要內容,尤其是人為火源,在森林火災發生原因中占據主要地位。因此,在防范人為火源的過程中,管控森林內用火是zui重要的手段。在少雨季節,森林進入防火時期后,需安排專人開展林區巡視工作,對重點地區加大巡查力度,組建專業消防隊伍及護林隊伍,對森林中的火災安全隱患進行排查,管控火源。
開展森林防火管理工作時,需從根本上提升人們的防火意識。相關部門可組織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可與林業部門攜手開展防火安全教育活動。在防火期開始時,制作相關公益廣告,在電視臺滾動播出;針對部分地區交通不便,經濟水平落后的情況,可安排宣傳車進行流動宣講防火的重要性和防火的相關對策;也可在主要街道及居民活動區及生活區張貼宣傳海報;組織街道開展相關森林防火知識講座,開展消防演習,提升林區人們防火意識及逃生能力。
相關部門更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完善相關防火基礎設施的建造和維護,確保在火災發生時可以及時有效地進行應對;可在林區中修建消防公路,確?;馂陌l生時消防車可以順利到達起火地點;森林中還需配備消防水池或者消防水箱,需保證水池和水箱里常年有水且不結冰,以備不時之需。在森林中,更要建立相關監測系統,設立報警系統,24小時全面監控森林情況??衫?/span>zui新技術,如通信衛星等,借助地面遙感、航空遙感及衛星遙感等,對森林實施一體化不間斷監測,實時分析傳輸回來的數據,在數據出現異常時及時采取相關手段來防止火災的發生。
森林火災的監測和預警系統可對森林情況進行不間斷的監控和收集數據,并對數據進行綜合分析,通過分析森林中氣溫的變化和濕度的變化來對火災的發生進行預測,或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開展點火試驗,預測森林火災發生幾率;也可對歷史數據和當前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及時發現溫度或者濕度的異常,從而實現對火災的提前預測。由于森林火情監測與預警一般采用衛星技術,在衛星技術的支持和保障下,預警和監測系統可對森林進行全時段和大范圍的預警監測,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完善,在實施監測時,更可同步傳輸畫面和聲音,更能實現自動報警,為處理火災提供了數據支持。在信息化的不斷發展下,消防救援人員可及時發現火情并對火情采取及時有效的處理,從而降低森林火災所造成的巨大經濟損失。因此,在森林防火中,需完善監測預警系統。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需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配備完善的信息化設備,招聘專業人員來開展林火監測和預警工作,提升當地森林防火和滅火水平。更要針對已有的工作人員加大培訓力度,培訓內容中引入先進林火監測和預警技術,提升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和道德素養,促使其更好地開展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森林火災因具有起火迅速,過火面積大,撲救難度大等特點,需規范林區消防隊伍,在日常中經常開展消防演練,增強應變能力,使救援人員熟悉相關滅火工具的使用,熟悉森林路線及布局交通情況,在火災發生時,可以zui快時間到達起火處展開消防救援工作,使火災的危害降到zui低。相關部門更應加大資金投人,采購zui新先進滅火相關設備,引入zui新滅火技術,來裝備林區消防隊伍,使得消防工作得以順利開展,保障林區防火工作的順利進行。
(三)引入先進病蟲害防治手段
傳統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中,防治手段單一,通常以大量噴灑化學農藥為主,雖在短期內防治效果明顯,但極為容易造成大量農藥殘留,對森林造成二次污染,降低抗病能力。且由于重復使用同一種農藥,長時間下來會使得害蟲產生抗藥性,降低農藥防治效果。因此,相關部門需加大重視程度,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不斷引入國內外先進防治技術,來提升我國森林病蟲害防治水平??稍诜乐芜^程中,采取多元化的防治措施,以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為主,提升防治效果的同時對森林環境不造成影響。在利用物理手段開展對蟲害防治中,可利用害蟲趨光性特征,在森林中懸掛殺蟲燈,對害蟲進行捕殺。在開展對病害的防治中,可將樹木進行涂白處理,防止樹木出現凍害,對于已經出現的病害,需及時刮除病害表面,并將其與健康樹木隔離,設置隔離帶,降低感染幾率。
隨著科技的進一步發展,近年來,在防治森林病蟲害中,生物防洽也在廣泛運用到防治過程中,收到了顯著的效果??梢牒οx天敵如啄木鳥,赤眼蜂等,維護生態平衡,控制種群數量,來防治森林病蟲害。更可在森林中施加生物農藥如阿維菌素等,提升防治效果的同時更不會造成森林二次污染,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四)優化森林布局
在開展對森林的保護工作中,由于我國科學技術水平有了不斷提高。因此,可在開展保護的過程中實施科技護林,提升保護效率。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可引入先進的營林技術,優化森林中林木布局,增加生物多樣性,來減少林木病蟲害的發生幾率,提升森林資源保護力度。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shou先,需做好育苗管理,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如天氣情況,氣候情況,降水情況和土壤情況等,選擇適合在當地生長的苗木品種,提升苗木的存活率,更要加強對苗木的防病蟲害工作,提升苗木抗病蟲害能力,減少病蟲害發生幾率,降低后期防治成本和防治難度;其次,還需積極營造混交林,升森林抗病蟲害能力,更能維護林區中生物多樣性,提升森林的經濟效益;zui后,還需做好栽植管理工作,提升其抗病蟲害能力。
加強森林保護可極大地改善生態環境,提升森林資源的生態效益,更能提高森林資源的經濟效益,優化當地產業結構。因此,相關部門需加大重視程度,強化森林保護中人才隊伍建設,并加大森林防火力度,積極引入先進病蟲害防治手段,更要優化森林布局,在提升其抗病蟲害能力的同時更提升其經濟效益。來真正將森林資源保護工作落到實處,實現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促進我國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